《诗经》在西周时代称《诗》,在孔子时代称《诗300》,《诗》和《诗300》都只是一部作品,无论叫什么名字,都代表着是从周王朝流传下来的一本古典作品。

随着岁月的流逝,后人在阅读《诗三百》时就需要借助讲解才能读懂。《毛诗》是战国时代鲁国的毛亨(大毛公)和赵国的毛苌(毛亨之侄,小毛公)为《诗三百》作的辑和注。东汉末年儒学家、经学家郑玄曾为《毛诗》作”笺“,唐代孔颖达作了《毛诗正义》,其它的关于《诗经》的注解和注释都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中。

因大、小毛公对《诗三百》的注解,把《诗三百》推到了一个极高的文学地位,所以到了西汉王朝毛亨和毛苌所辑所注的《诗三百》就被作为正统进行了保存,《诗三百》也更名为《诗经》,也因此才有了我们今天所能够看到的《诗经》的版本及《诗经》里的注解。
《毛诗》对《诗三百》中的每一首诗都作了序,旨介绍本篇内容、意旨等。《诗经》第一篇《关雎》,除作了一篇小序外,还作了一篇总序。这篇总序是古代中国诗论的第一篇专著,被称为《诗大序》。

两位毛公对《诗三百》的注解就一定是正确的吗?不尽然。
比如,他们对《关雎》是这样注解的:“《关雎》,后妃之德也,风之时也,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。故用之乡人焉,用之邦国焉。”他们认为《关雎》可以用来感化、教化天下,可以感化、教化上至贵族、下到黎民百姓。

对《子君》是这样注解的:“《子衿》,刺学校废也,乱世学校不修焉。”《子衿》是中国文学史上描写相思之情的经典之作,两位毛公注解为“因乱世,学校没人修缮废了”,这个解释有点令人匪夷所思。

他们的注解有其精彩和真知灼见的一面,也有腐朽的、匪夷所思的一面,无论怎样,《诗经》之所以能成为经典 ,主要还是得益于大、小毛公编定的《毛诗》。
- 为什么刷墙老是裂开(家装刮腻子细节和验收细节,墙体开裂到底是谁的责任) 发财树为什么会黄叶(发财树出现黄叶,3个方面要注意) 发霉是为什么(为什么卫生间总是发霉?) 不锈铁锅为什么不生锈(不锈钢锅的好处) 为什么南风天潮湿(南风天从何而来,有何解决妙招) 客厅为什么买定频空调(定频空调的几个“优势”) 巴豆为什么吃了会拉稀(巴豆能使人腹泻?) 为什么房间不能放镜子(家里镜子千万不要这样摆放 ) 水电为什么要横平竖直(水电改造为何电工建议横平竖直?) 地中海为什么叫地中海(浅谈地中海风格的由来) 为什么衣服会发黄(衣物面料为什么变黄?) 为什么会有回声是什么原理(你知道为什么打电话会有回声吗?)